-
沧州牧菜菌产业集聚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新格局
沧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构建牧菜菌三大扶贫主导产业体系,形成东部禽畜养殖与西部蔬菜菌类协同发展的规模化布局。2023年全市产业扶贫销售收入突破85亿元,带动6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333元,龙头企业辐射效应显著。 一、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聚 台湾大成公司与广东温氏集团等企业入驻后,沧州市东部海兴、盐山等6县形成禽畜养殖集群,2023年出栏肉鸡8700万只、肉猪36万头;西部肃宁、献县建成17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食用菌年产量达11.8万吨。温氏集团在盐山、南皮投资4.79亿元建设的种猪场与饲料厂,带动近40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 二、东西片区差异化布局 东部依托禽畜养殖优势,建成3个年产34万头种猪场和1个12万吨饲料加工厂,4个50万头规模种猪场在建;西部重点发展“大菜篮”工程,新增66个食用菌种植区,总投资超10亿元,形成312.6万吨蔬菜年产能。区域分工明确,产业链互补性增强。 三、全链条深化产业增效 沧州市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建园区强化冷链物流与深加工配套。饲料厂、菌棒生产基地等下游项目陆续投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23年牧菜菌产业吸纳197个贫困村参与,户均收益同比增长15%。 四、市场化运营激活内生动力 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并保底收购,降低农户风险。肃宁县试点“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蔬菜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80%。2024年计划新建3个加工园区,进一步打通产销对接渠道。 沧州市将持续优化牧菜菌产业空间布局,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扶贫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能。
2025-08-21
-
沧州百特邦启动新三板挂牌 助力同城电商创新发展
在沧州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的背景下,当地互联网电商企业百特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新三板挂牌程序。作为沧州首家融合同城购物与物流配送的电商平台,该企业的资本化运作标志着区域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其创新商业模式有望为地方特色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活力。 一、创新商业模式引领行业发展 百特邦以"同城实体商铺联营平台"为核心定位,突破传统电商模式边界,将线上交易系统与同城物流网络深度整合。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连接沧州本土商户与消费者,既保障商品流通效率,又强化区域商业生态闭环,其"线上下单、线下极速达"的服务标准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资本运作助推区域经济升级 此次挂牌筹备工作获得沧州相关部门重点支持,反映出地方政府对培育本土数字经济标杆企业的政策导向。公开信息显示,该企业近年来持续优化智能分拣系统和动态配送算法,其技术投入与商业规模呈现良性互动,为后续资本市场对接奠定基础。 三、构建特色化地方商业生态 区别于全国性电商平台,百特邦专注沧州及周边县域市场,通过整合中小微商户资源形成区域性供给网络。平台既解决本地消费者对商品溯源的需求,又帮助传统商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这种"在地化"运营策略有效促进了商业资源的高效配置。 四、数字化转型服务民生需求 在沧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该企业开发的实时库存管理系统与智能配送路径规划技术,既降低商户运营成本,又提升市民购物体验。其业务数据表明,生鲜食品、日用百货等高频消费品类通过平台实现周转效率显著提升。 随着挂牌程序的启动,该企业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人工智能客服系统和冷链物流扩建项目,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强化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沧州相关部门表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更多本土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8-21
-
沧州高新区税务赋能青年创业 百名创客获政策礼包
在沧州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当地税务部门聚焦青年创业群体需求,通过专题政策辅导活动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日,沧州高新区地税局筹备组面向百名青年创业者开展税收专项服务,以政策解读、行业分析、互动答疑等形式,助力“创客”精准把握税收红利,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一、政策礼包精准匹配创业需求 活动围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营改增”行业界定、“三证合一”登记改革等七大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讲解。针对现代服务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等创业高频领域,税务专家结合行业典型案例,剖析了增值税抵扣、所得税减免、跨境税收协定等实操要点。现场发放的政策汇编手册整合了近年国家及河北省出台的21项涉税支持政策,其中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被重点解读。 二、行业定制化服务破解实操痛点 在分组研讨环节,税务人员根据不同创业赛道的特点提供差异化指导。对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创业者,详细讲解了出口退税流程和电子单证备案新规;针对文化创意类企业,分析了“营改增”后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申报变化;而生物医药领域的初创团队则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优惠衔接的专业建议。这种“一业一策”的辅导模式,有效解决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互动机制构建长效沟通渠道 活动现场设立的“税收诊室”收集了53条个性化问题,涉及股权激励税务处理、天使投资税收抵扣等新兴议题。沧州高新区地税局筹备组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创客”税收服务档案,定期开展政策更新推送,并在办税服务厅开通“青年创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办理、容缺受理等便利化措施。后续还将联合工商联、孵化器管理机构组建税收志愿服务团队,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四、政策红利激发区域创新活力 此次活动的成效已在沧州高新区初显。部分参与活动的创业项目正依据税收政策调整商业计划,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重新规划研发投入占比,预计可享受逾百万元的税费减免。沧州高新区管委会指出,将把税收服务纳入招商引资配套体系,未来在园区规划中同步考虑政策适配性,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税务支持。 沧州高新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强化了政策供给的精准性,更探索出税务部门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随着税收治理效能的提升,该区域正逐步形成“政策引导—创业孵化—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为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本。
2025-08-21
-
渤海新区推进工贸街改造升级 打造区域商业新标杆
渤海新区近期围绕港城区工贸街改造工程展开专项部署,以招商引资为牵引,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与规范化管理双轮驱动,着力构建集商业活力与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示范街区。相关部门明确将严格遵循标准化建设流程,同步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街区综合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规划引领与群众参与并重 渤海新区在工贸街改造中突出科学规划导向,结合"四个干"工作手册要求,对街区空间布局、业态分布开展多轮调研论证。针对沿街商户及居民提出的停车难、管网老化等问题,专项工作组通过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意见,将雨污分流、弱电入地等需求纳入优先改造清单。目前方案已通过第三方机构技术评审,后续将分阶段公示并动态调整。 二、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速 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电力、通信、燃气等11类管线集约化敷设,预计年内完成全部主干管网改造。同步实施智慧路灯、环境监测设备安装,未来可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调控公共设施运行状态。为减少施工对商户影响,项目采用分段错峰作业模式,并设置临时便民通道保障通行。 三、管理标准与监督机制同步强化 渤海新区制定《商业街区精细化管理办法》,明确外立面改造、店招设置等23项技术标准,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每周开展巡查评分。针对违规占道、油烟排放等问题建立"红黄牌"预警制度,累计整改各类隐患40余处。试点推行商户自治委员会模式,通过星级评定激励商户参与街区维护。 四、商业生态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改造后的工贸街将聚焦首店经济与夜间消费,规划特色餐饮区、文创集市等主题板块,目前已吸引8家品牌连锁企业签订入驻意向。新区计划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举办购物节、文化展演等活动,结合临港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方案正在优化,拟通过建筑风貌管控强化街区文化辨识度。 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贸街改造是年度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后续将建立长效运维机制,确保建设成果持续惠及民生,为京津冀城市群商业能级提升提供实践样本。
2025-08-21
-
黄骅港综合港区扩大开放通过验收助力区域经济升级
黄骅港口岸综合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标志着沧州沿海发展迈入新阶段。此次验收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将进一步推动黄骅港建设航运物流枢纽,优化京津冀对外贸易格局,提升河北外向型经济竞争力。 一、国家级验收推动口岸能级跃升 国家验收组对黄骅港综合港区基础设施及查验条件进行全面核查,重点评估码头作业区、海关监管场所等核心设施。验收结果显示,港区已具备集装箱、散杂货等多元化货物吞吐能力,口岸通关数字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次扩大开放范围涵盖多个新建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超亿吨,为后续开通国际航线奠定基础。 二、区位优势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 黄骅港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出海口,其枢纽地位在验收通过后进一步凸显。港区与河北自贸试验区联动效应加速释放,通过“港口+腹地”模式服务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目前已有数十家装备制造、新能源领域企业依托港区开展进出口业务,区域产业链条持续完善。 三、智慧港口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 新建成的智能化查验平台实现海关、边检等数据实时共享,整体通关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以上。港区配套建设的保税物流中心已通过预验收,未来将开展跨境电商、期货交割等创新业务。沧州相关部门表示,将依托扩大开放政策试点“抵港直装”等新型监管模式。 四、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发展全程 在验收过程中,港区防风抑尘、污水循环处理等环保设施获专家组高度认可。近年来实施的岸电替代船舶燃油项目,每年可减少硫氧化物排放超千吨。规划显示,未来三年还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港区光伏发电设施建设,打造低碳示范港口。 此次验收通过使黄骅港正式跻身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行列,其“陆海联动、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沧州已启动配套临港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高端化工、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形成港口与产业互促共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5-08-21
-
沧州经济开发区成功签约30亿元汽车配件总成项目
沧州经济开发区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总投资30亿元的汽车配件总成生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当地“名优汽车配件园”。该项目由国内知名企业与外资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主要涵盖发动机及轮毂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预计将为区域汽车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协同 该项目聚焦中高端汽车配件市场,产品涵盖1.8至2.4升排量发动机及轻量化轮毂,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华北地区相关产业链空白。沧州经济开发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已集聚多家整车制造及配套企业,新项目的加入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集群效应。 二、投资规模与产能规划 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发动机35万台、轮毂400万只的规模。通过智能化生产线与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项目单位产能能耗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 据测算,项目稳定运营后年产值将接近百亿元规模,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超2亿元,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岗位逾千个。沧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对提升区域工业增加值及技术转化能力具有标杆意义。 四、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 沧州经济开发区依托临港优势及自贸试验区政策,为项目提供了定制化配套服务。园区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土地供给、行政审批等领域推行“一企一策”机制,吸引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加速聚集。 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沧州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向高端化、规模化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将与周边省份形成产业链互补,进一步增强京津冀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025-08-21
-
嘉吉公司携手中外运布局渤海新区铁矿石保税物流枢纽
渤海新区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全球知名农产品贸易商嘉吉公司联合中国外运等企业,计划在临港区域投资建设铁矿石保税仓储项目。该项目将强化区域大宗商品物流服务能力,为京津冀及周边钢铁企业提供高效供应链支持,标志着渤海新区在打造国际化大宗商品贸易平台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一、国际企业联合体推动保税仓储建设 嘉吉公司作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此次联合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沧州港务集团组成投资联合体。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贸易网络、物流通道和港口运营方面的优势,在渤海新区建设现代化铁矿石保税仓储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服务环渤海地区钢铁产业集群,提供包括保税仓储、混配加工、期货交割等增值服务。 二、项目区位优势显著 选址渤海新区临港区域具有多重战略考量:该区域拥有完善的深水港口条件,可停泊大型矿砂船;毗邻多条铁路干线,可实现多式联运;距离京津冀主要钢铁生产基地均在300公里运输半径内。沧州黄骅港作为我国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枢纽港,2023年铁矿石吞吐量已突破亿吨,为项目提供坚实基础支撑。 三、创新保税物流服务模式 区别于传统保税仓库,该项目将引入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货物状态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通过与海关监管系统对接,企业可享受"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便利化通关措施。项目还将探索开展铁矿石品质认证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话语权。 四、政企协同优化营商环境 渤海新区管委会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服务。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物流补贴等配套措施。该项目作为沧州市重点外资项目,将纳入绿色通道管理,确保按期投入运营。 五、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项目落地后将显著降低区域内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预计每年可为相关企业节省物流费用超亿元。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集聚,形成完整的铁矿石贸易生态圈。渤海新区计划以此为契机,打造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2025-08-19
-
黄骅港深水航道疏浚冲刺 助力环渤海港口群招商引资
作为环渤海港口群重要枢纽,黄骅港综合港区20万吨级航道升级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水下疏浚总量已完成近90%,剩余工程预计两个月内竣工。该项目的推进将显著提升港口通航能力,为沧州临港产业招商引资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物流枢纽功能。 一、航道升级工程进入收尾阶段 黄骅港综合港区现有10万吨级航道正加速扩容,新开挖航道总长度达58.8公里,设计标准预留至25万吨级船舶通行条件。施工方采用环保疏浚工艺,累计完成土方工程量约1850万立方米,占总量2080万立方米的89%。现阶段投入的专业挖泥船正集中处理最后230万立方米疏浚任务,工程整体进度符合预期节点。 二、投资与建设规模创区域纪录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6.1亿元,是沧州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航道升级工程。施工团队克服海底地质复杂等难题,通过优化作业方案将原计划工期压缩近20%。深水航道的建成将使黄骅港成为渤海湾首个具备25万吨级船舶接卸潜力的综合性港口,为大宗散货运输提供更高效通道。 三、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显著 航道扩容直接服务于沧州临港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预计年新增吞吐能力超5000万吨。相关规划显示,配套的1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同步建设中,未来可形成矿石、煤炭等货物的规模化联运体系。此举将降低京津冀地区企业物流成本约15%,增强环渤海港口群协同效应。 四、绿色施工贯穿项目全过程 工程实施期间严格遵循海洋生态保护要求,采用防扩散帘幕等环保措施控制悬浮物扩散。监测数据表明,周边海域水质指标始终优于国家标准。项目方还创新利用疏浚土方进行滨海湿地修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率达85%以上。 五、未来规划锚定国际一流港口 按照沧州港总体规划,2025年前将建成30万吨级航道雏形。当前工程预留的25万吨级标准为后续升级奠定基础,配合自动化码头、智慧物流系统建设,黄骅港正向服务"一带一路"的现代化深水大港目标加速迈进。
2025-08-19
-
京冀共建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首批药企入驻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成果,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首批22家北京医药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达61亿元。该园区作为京冀两地产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将推动生物医药领域资源整合与产能升级,打造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一、园区定位与规划 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为起步区、核心区及研发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周期10年。园区重点发展高端原料药、医药制剂、现代中药等产业,目标到2024年实现投资150亿元,年销售收入190亿元,利税28亿元。 二、产业协同效应 北京医药企业因土地、环保等限制面临产能扩张瓶颈,而沧州渤海新区提供政策支持与空间资源,形成互补优势。首批入驻企业包括北卫药业、四环科宝等,后续还有双鹤、万生等47家重点企业表达入驻意向。 三、政策创新与监管机制 园区内企业可享受与北京同等的产业扶持资金及药品监管待遇。相关部门正推进跨区域监管试点,确保企业生产标准与北京无缝衔接,降低转移成本。 四、区域经济带动作用 项目落地将加速沧州高端制造业集聚,预计形成规模化产值与税收,推动河北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可通过园区扩大高端药品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五、未来发展方向 园区将成为新药转化与规模化生产的核心平台,进一步优化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布局,强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2025-08-19
-
沧州市与京津七家企业集中签约 协同发展再添新动能
沧州市政府招商中心近日举行京津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七家来自北京、天津的企业与沧州市达成合作意向,标志着沧州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此次签约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优化沧州市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一、签约仪式体现协同发展深化 此次集中签约是沧州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沧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了一批高质量合作平台。参与此次签约的企业涵盖智能制造、环保科技、商贸物流等领域,展现了沧州市在产业协同方面的吸引力。 二、多领域合作助力产业升级 签约项目聚焦沧州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类项目将引入先进技术,推动本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现代服务业项目则有助于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区域服务水平。部分科技创新型企业计划在沧州市设立研发中心,为当地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三、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沧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落地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目前,沧州市已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在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实施精准服务。此次签约后,相关部门将协助企业加快办理各项手续,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四、区域联动释放发展潜力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沧州市近年来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与京津的互联互通。此次签约的部分企业表示,将充分利用沧州市的港口资源和产业基础,布局环渤海区域市场。分析认为,这类跨区域合作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五、未来持续深化产业对接 沧州市计划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地区的产业协作。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相关部门正在制定配套支持政策,为后续项目落地创造更有利条件。 此次集中签约不仅为沧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案例。随着合作项目的逐步实施,沧州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025-08-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